最多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柴杨二位大人和家父为是否动兵收复肃州一事亦是争论过多次,最终还是觉得收复肯定可以,毕竟刘部只有一万多人,而且甚至我们不增兵,采取困守的方式,那刘部缺衣少食,估摸最多能坚持一年时间,便会自行瓦解,当然可能会有部分顽固不化者能与其一道窜入沙州,沦为流寇,……”

冯紫英也早有准备,实际上光是路上他就自行演练过多次,只要针对朝中诸公担心的事情一一给出对应答案,便不是问题。

“也就是说,即便不增兵,其实叛军刘部也会自行瓦解,嗯,一年时间,……”方从哲沉声道。

“我们当时分析研究过认为只要封死其获得粮草路径,其部顶多能从西面哈密沙州这些地方获得少量补给,但那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所以一年,最多一年半其便难以支撑了。”冯紫英给了一个很肯定的回答,实际上分析的结果是最多八到十个月,根本不可能超过一年,但在这两位这里就要留有余地了。

“不过,这期间恐怕甘州这边的兵马不能少,否则刘部难免会孤注一掷来拼个鱼死网破。”

方从哲有些失望。

他不是很赞同这种所谓驱虎吞狼之计,这固然可以不动刀兵就能收复肃州和高台以及镇彝所,还能拿回沙州,但是这后续的粮草补给以及军饷支应都会增加不少。

但是同样如果不采取此策,而要采取增兵强攻,那也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大窟窿。

数万兵马从要行进数千里到肃州打仗,且不说周边西海蒙古和叶尔羌汗国的蒙兀儿人会不会趁势袭扰,光是数万人增兵打仗的花销,以及打完之后的奖励抚恤都一样是一个天文数字,朝廷根本支应不起。

眼下光是柴恪上报回来的奖励抚恤就已经让叶向高和他两人愁眉不展了,打了胜仗,顺利平叛,大涨气势,但内里苦楚却只有他们几人才知道。

“紫英,若是采取你们之策,将刘部哄出沙州,便断其粮草补给,是否可行?”方从哲犹豫了一下才有问道:“兵不厌诈,对这等叛贼,无需讲什么仁义,……”

“此策柴大人也考虑过关键是如果我们这般行事,且不说朝中便会知晓沙州刚收回又逼反了叛军,重新落入叛军手中,会极大损害朝廷威信,而且刘东旸部就有可能要成为蒙兀儿人和西海蒙古诸部侵犯甘州的急先锋了,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否决了此议。”

柴杨二人也早就想到了朝中肯定有人会出此招数,只是这一招留下后遗症更多,而且最大的问题是皇帝绝不会同意,所以倒是不虞。

方从哲想了想也是,只怕这收复前朝失地的荣光突然又被谁泼了一盆狗血说眨眼又变成了叛军的地盘了,那些个御史们只怕就立即会欢腾起来,便是皇上和朝廷内部都不能答应。

喜欢数风流人物请大家收藏:(www.zuiduoxiaoshuo.org)数风流人物最多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多小说网推荐阅读: 亮剑:我震惊了李云龙大宋海贼奋斗在红楼抗日之横扫天下红色莫斯科绍宋三国大发明家隋唐君子演义汉乡世子很凶永历大帝碰瓷在大汉帝国盛唐刑官大夏植树人大宋第一废柴神童汉骑将白三国之宅行天下战国王天下我是王富贵都督请留步唐末狐臣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三国之超神作弊器大逆转1906血帅晚唐浮生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东汉最后一个暴君隋唐之铁血风云回到秦朝当扶苏抗日之土匪军人三国之杀伐系统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晚清崛起我来自辽东关宁廷尉他又出洋相了我要抗日演武令我在曹营当仓官穿成武大郎,开局一米九猎日神刀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庶子不才史上第一败家子三国:皇子伴读,皇宫签到三十年大明开局就登基大唐:开局获得霸王之力世子的崛起窃明
最多小说网搜藏榜: 娱乐春秋抗战:从八佰开始崛起带着仓库到大明世子很凶回到三国做刘禅极限保卫举汉冠冕唐皇鹰扬三国抗战从民兵开始三国之天下争霸帅教官特种兵:从边防军开始!大唐第一世家绍宋赘婿抗日之打鬼子我一枪一个巴比伦帝国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抗战韩疯子红色苏联大宋超级学霸覆汉回到明朝做昏君隋唐君子演义三国之蜀汉我做主回到初唐当神仙轮回乐园梦回大明春官居一品奋斗在红楼三国之超神作弊器抗战之最强杀手我有最强抗战系统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大国重坦晚唐浮生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穿越1859之铁血兵王抗战之铁血佣兵回到明朝当王爷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大唐皇太子开元情诗与剑榜倒霉鬼穿越记回到英国当大亨大汉:我的外甥是千古一帝亮剑:从代管新一团开始南明十六年红楼惊梦之黛灵
最多小说网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奋斗在新明朝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抗日之横扫天下猎日神刀铁血骠骑奉天承运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宋起波斯湾江山如此多骄大唐全才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极品皇帝吕氏皇朝开国功贼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血帅大周权相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超级大独裁者大宋极品国师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边戎杀手特种兵抗日之精英特战队远征军之溃兵兄弟武夫当国裂明晚清崛起苍老师的职业生涯最强战兵阳光大宋抗日之血色山河三国之帝国崛起大唐魔法师妻乃大元帅大唐天下乱世小民明贼本草王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天烽大宋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