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小说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这是哪个王八蛋偷卖国家重器?!”

不能怪魏军的高级军官们如此吃惊,因为这种场面实在是太刺激了。

在东汉还存在的时候,汉军的制式铠甲是侧襟式,也就是整个铠甲掀开来是平的,人穿戴的时候是从身体的侧面开始裹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战甲,只有前胸后背和肩膀有防护,其他地方都是空的。

曹魏的铠甲较之东汉的铠甲有了进化,改侧襟式为套衣式,也就是穿的时候从头往下套。这样的战甲除了前胸后背和肩膀有防护外,腰部、大腿都有了防护。

多年以来,一方面蜀汉号称是汉朝的继承者,一方面蜀汉确实国力贫弱。所以蜀汉军队的铠甲一直都是侧襟式——成本低得多。这一点,和蜀汉交战多年的魏军高级军官乃至经年老兵都是门清的。可是今天他们看到的,却全是身着统一的套衣式的蜀汉军队——除了魏军的铠甲是黑色,汉军的铠甲是红色外。双方的铠甲一模一样,连活舌带的样式都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这不可能是蜀汉自己生产的。只能是来自本方的某个大军区。

“待邓某打完这一仗,一定要把官司打到晋公面前!到时候不管是谁,本将都要一刀劈了他!”咬牙切齿的说完这句话后,邓艾发令道:“弓箭兵前出,射住阵脚!”

“哼!传令糜伯耀,弩兵队前出,对射!”

天空中的太阳再一次调整了自己的位置。此时,巳时已到,双方的战事终于开打!

曹魏的弓箭兵很厉害,在前两轮对射中,由郡兵组成的蜀汉弩兵队吃了不小的亏。从未有过战阵经验的弩兵们看着身边中箭哀嚎的战友也很是出现了一阵慌乱。不过还好,这一支五千人的队伍里,关彝除了派出糜照统帅外,还硬生生的塞进去十郡太守!换句话说,这支军队的高级干部比例极高!

终于,在各郡太守的呵斥、鼓励下,蜀汉的弩兵队稳住了阵脚。

拉弓、放箭,是一个很费体力的活儿。弓箭手全力拉弓,连续四五次之后手臂就开始酸麻,不自觉的就会降低频率。而弩兵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诸葛连弩的输出量又极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的弓箭兵渐渐的被压制住了。

看着本方的弓箭兵倒地的越来越多,敌方有不少的弩箭都射到了后方的步兵方阵前方。邓艾很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以枪盾兵为锋头,刀盾兵为两翼,短斧兵为中坚。全军呈锋矢阵,前进!”

看着邓艾军开始缓慢的变阵,关彝微微的松了一口气:还好,面对这样的绝世名将,勉强占了一个先手。

根据姜维的提点,野战之中,如果敌方因各种原因被迫远距离冲锋,那就说明本方占了先手:可以根据对方的阵型来设置相应的阵型应对。

“传令,左右军呈弧形向中央战线靠拢。我军,以鹤翼阵应敌!”

喜欢蜀汉的复兴请大家收藏:(www.zuiduoxiaoshuo.org)蜀汉的复兴最多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多小说网推荐阅读: 红色莫斯科庆余年荣耀抗日之血色山河三国之召唤猛将水浒之柴进为王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异界军火帝国奋斗在红楼穿越民国大商人大宋八百年绍宋我是崇祯帝汉乡永历大帝带着系统来大唐碰瓷在大汉帝国盛唐刑官一品江山朕的后宫不可能这么乱大夏植树人大唐第一长子汉骑将白从李元芳开始三国之宅行天下战国王天下我是王富贵都督请留步唐末狐臣任意门:开局点化秦始皇汉祚高门血帅重生于康熙末年世子很凶明王首辅莫斯科1941东汉最后一个暴君抗战之铁血佣兵隋唐之铁血风云回到秦朝当扶苏亮剑:从代管新一团开始奋斗1981闯关东,我成了朱传文战争承包商廷尉他又出洋相了演武令穿成武大郎,开局一米九猎日神刀大唐:开局成了公主驸马
最多小说网搜藏榜: 娱乐春秋抗战:从八佰开始崛起带着仓库到大明世子很凶回到三国做刘禅极限保卫举汉冠冕唐皇鹰扬三国抗战从民兵开始三国之天下争霸帅教官特种兵:从边防军开始!大唐第一世家绍宋赘婿抗日之打鬼子我一枪一个巴比伦帝国三国从忽悠贾诩开始抗战韩疯子红色苏联大宋超级学霸覆汉回到明朝做昏君隋唐君子演义三国之蜀汉我做主回到初唐当神仙轮回乐园梦回大明春官居一品奋斗在红楼三国之超神作弊器抗战之最强杀手我有最强抗战系统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明天下大国重坦晚唐浮生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穿越1859之铁血兵王抗战之铁血佣兵回到明朝当王爷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大唐皇太子开元情诗与剑榜倒霉鬼穿越记回到英国当大亨大汉:我的外甥是千古一帝亮剑:从代管新一团开始南明十六年
最多小说网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奋斗在新明朝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抗日之横扫天下猎日神刀铁血骠骑奉天承运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宋起波斯湾江山如此多骄大唐全才盗宋抗日之兵王纵横极品皇帝吕氏皇朝开国功贼三国之天下霸业明末资本家血帅大周权相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超级大独裁者大宋极品国师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边戎杀手特种兵抗日之精英特战队远征军之溃兵兄弟武夫当国裂明晚清崛起苍老师的职业生涯最强战兵阳光大宋抗日之血色山河三国之帝国崛起大唐魔法师妻乃大元帅大唐天下乱世小民明贼本草王我的天启生涯之晚明中兴天烽大宋八百年